2025年4月15日至21日,我们迎来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。本年度以“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”为主题,聚焦癌症防治知识普及、健康行为倡导、风险人群筛查及患者规范治疗指导,着力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。
当前癌症防控形势值得关注:中国每日新增癌症患者逾万人,相当于每8秒即有1人确诊。据最新流行病学统计,国人终生患癌风险达25%。由于多数癌症早期症状隐匿,部分患者确诊时疾病可能已发展到中晚期阶段。
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,癌症防治存在“三个1/3”原则:1/3癌症可能通过行为干预预防,1/3病例若早期发现可能达到临床控制,1/3通过规范治疗可能延长生存期。通过改善生活方式、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,癌症总体发病率可能下降。随着筛查普及与诊疗技术进步,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已提升至40.5%,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。
那么,如何将“防癌”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?
一、筑牢第一道防线:远离致癌因素
1、戒烟限酒:烟草烟雾含多种有害物质,肺癌患者中吸烟者占比显著;酒精代谢物乙醛为1类致癌物,建议控制摄入量。
2、实施“彩虹饮食计划”:每日膳食应包含多种色系食材,建议蔬菜摄入量300-500g/日。
3、推行“三减”饮食:控盐、限糖、减油炸,多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。
二、建立运动健康账户:每日规律运动,每周积累足够运动量,可能降低某些癌症风险。建议结合力量训练控制体重,BMI指数建议控制在合理范围。
三、构建免疫屏障:积极预防感染性癌症
1、乙肝疫苗:新生儿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5%以上,成人高危人群建议检测抗体水平
2、HPV疫苗:9-45岁女性可根据年龄选择适宜疫苗,相关研究显预防效果
3、幽门螺杆菌防控:推行公筷制,家庭成员同步检测治疗,可能降低胃癌风险
四、参与精准筛查:无症状≠无风险
1、肺癌:50岁以上吸烟者建议定期行低剂量螺旋CT
2、乳腺癌:40岁起建议定期乳腺检查
3、消化道癌:45岁起建议定期胃肠镜检查
4、肝癌:乙肝/丙肝患者建议定期检测
五、守护身心微环境
1、建立情绪管理日志:培养舒缓型爱好
2、优化睡眠节律:保证充足深度睡眠
3、职业防护升级:接触有害物质时严格执行防护标准
特别提示:本文内容旨在提供科普信息,具体医疗决策应遵循专业医师建议。癌症防治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,本文所述措施不能替代正规诊疗。
朋友们,癌症预防需要科学认知与持续行动。从生活习惯到健康监测,每个微小改变都在积累健康效益。让我们即刻行动,用健康习惯浇筑生命护城河。